星期日, 五月 11, 2014

<自我解放>讀書心得感想

http://www.aeinstein.org/chinese/

在談論解放(liberation)之前,必須了解一件事,壓迫無所不在。政權的壓迫是一種壓迫,社會的壓迫、經濟上的壓迫也都是壓迫體系的一部分。自我解放一書,談論的是如何組織被壓迫的人,反抗壓迫體系,修正錯誤。

可能的方法有:
1 選舉
2 逐步改革
3 暴力抗爭
4 政變
5 外國的力量

然而上述的方法,已經被人類的歷史驗証為「不太可行」。副作用往往太大,解決掉一個獨裁者,然後又得到一個新的。在人類歷史上可行的方法是:「策略性的非暴力抗爭」

然而,是否認真研究「非暴力抗爭理論」就可以達成自我解放的目標?在人類的歷史上,還沒有足夠的案例証明此事。( 經典的案例:甘地領導的印度獨立。甘地的理論是印度教的教義…。Orz )

另一方面,波羅的海成功獨立的三個小國,其領袖在獨立過程中接觸此一理論之後,表示相當有幫助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成功的解放抗爭需要三個重要的條件:
1 對"社會"、"對手"、"情況"的充分了解
2 對"非暴力抗爭"其技術本質的了解
3 策略規畫

上述這些事,都必須由受壓迫者自己來做。因為如果接受外部的指導、金錢援助,往往最後都會得到反效果。同時,如果沒有充分的條件,就發動抗爭,很容易帶來災難的後果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要打敗獨裁政權,可以透過不合作運動,來切斷政權的權力來源。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抗爭,一舉終結獨裁政權幾乎是不可能的。比較有可能達成的是先發動大量小規模的抗爭。在每一次地小規模抗爭中,以一個簡單明了的議題,逐步切斷政權的權力來源,同時強化權力駐集點。

何謂「權力來源」?
壓迫者的權力來源主要有下列6項:
1 權威性
2 人力資源
3 無形的因素
4 技術、知識
5 物質資源
6 制裁

何謂「權力駐集點」?
獨立於政府之外的民間組織,可以發揮領導、組織群眾的效果。也可能是非政治性的組織。愈是大規模的抗爭,愈是需要大量有力的權力駐集點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動員群眾的難題>
受壓迫者不願表態支持,往往被錯誤理解為「冷漠」。然而,並非如此,主要的原因是「無助」。透過小規模的抗爭,增加群眾的知識與信念,就可以改變這個現象。

案例1:
在非洲發動抗爭,以反抗高壓統治是不可能的。所以在非洲的抗爭者以「乾淨的飲水」為議題,讓公民集體發聲,向政府要求設立水井。透過此一行動,大大增強了公民的信心。

案例2:
1930年,甘地在規畫印度獨立運動時,擬定了11個具體的要求。這些措施包括取消鹽稅。讓提出的要求具體化,也有助於減少「無助感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