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三月 18, 2014

2014年的旅遊

< 啟程 >
去年有去日本旅遊,所以今年我也考慮要安排時間要放個旅遊假。平時的假日,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日語、練功、研究客戶的資料( 用google對客戶做人肉搜索 ),、研究同行、研究技術中渡過。真的去旅遊,第一件事就是把筆電放下。這回因為智慧型手機送修,只剩下普通手機帶著去。

我認真計算了一下,出國旅遊的花費,一天 5k~6k台幣左右。於是,這一回,我規畫自己的旅遊也是用這樣子的思維,來規畫預算。後來我想到的就是宜蘭,噶瑪蘭民宿&馬術俱樂部。結果我電話一打,民宿還有,但是馬術俱樂部已經沒有了。於是,我就改成去台中烏日的「藍天馬術俱樂部」玩。

< 馬術 >
由於我沒有考慮太多,所以住宿就是烏日的133別館。每天的行程,我原定就是「騎馬」。我第一天就買了十堂課。其實我最初安排三天,就是打算在三天內一口氣把十堂課上完。而我打電話問教練時,教練是建議一天學兩堂課就夠密集了。但是,我轉念又想,其實我可以是,上午兩堂課,下午兩堂課的進度一直玩,這樣子應該超爽的。

但是,第二天,我的合夥人也立刻從台北跑來台中騎馬了。第三天,我姊也立刻請假,跑來台中騎馬了。所以十堂課還是立刻就被三個人上完了。( 而且,除了我有真的騎馬騎到爽之外,其它兩個人似乎都還沒有過癮,就回台北了。)

馬有四種步法:walk, trot, canter, gallop。如果是walk的話,很平穩,人從容易就可以騎好了。但是,一旦馬跑起來,用最慢的trot開始小跑步的話…,馬背就超巔的。於是,「馬術」就開始有用了。馬背會一直有一波又一波往上震動的力量衝到人身上。這種時候,如果是用坐的方式來保持平衡的話,叫做「壓浪」。如果是用一站一坐的方式來保持平衡的話,叫做「打浪」。

我總共上了6堂課,1~4堂課,幾乎都在練習「打浪」。這個「打浪」和共震很有關系。馬背有一個震動頻率,人的一站一坐也有一個震動頻率。如果人動的頻率和馬動的頻率重和的時候,就達成了「共震」,所以馬背送上來的能量就不會和人碰撞,人和馬就不會很難受。然而,我本來一直想不透,如果人不一坐一站的話,有辦法共震嗎?

到了我上第5堂課時,開始一直練習壓浪,似乎也是可以共震的。因為人一直被馬震動之後,身體的自然反應,就是會配合馬的頻率,用脊椎把震動給吸收掉,或者說,用脊椎來和馬匹共震。如此就可以穩穩地坐在馬背上了。

<裝備>
上馬之前,要先在小腿上綁上綁腿,頭上也要戴安全帽。我姊問我,為什麼需要綁腿?我回答:「專業的是用馬靴,簡單一點的話,就用綁腿即可。」 我姊:「馬靴不是用來搭配短裙用的嗎?」

針對我姊的馬靴理論,馬術俱樂部的獸醫師表示:「最初馬靴確實是發明用來騎馬的,然而,馬鞭後來也常常用於SM俱樂部… 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