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從小就有這個疑惑,為什麼台灣人學好英文的人不多,可是歐洲人,動不動就會四個國家的語言? 沒有人覺得不對勁嗎?
漸漸地就不自覺地,上網google,看那種語言是全世界最難的?還有一些很"可愛的"網站,辦投票,來票選,看大家覺得那種語言最難。這個投票不是有點腦殘嗎? 這個網站如果主要的閱讀者是台灣人,那中文還需要投嗎? 而且台灣人可能學到的語言,除了英法德日、俄西義韓之外,就已經幾乎絕跡了。
總算,被我找到了一些資料了。
這個blog列出了,美國外交部對他們外交人員學習外語成果的比較。
語言被分成四組:
第一組:、西班牙語、葡萄牙語、荷蘭語、德語、法語、義大利語、挪威語、瑞典語、丹麥語、羅馬尼亞語、海地語、Afrikaans(南非荷蘭語), Swahili(斯瓦希里,於非洲東部), Creole
第二組:保加利亞文、波斯文、希臘文、印度文、印尼文、馬來西亞文、Dari(波斯方言,於塔吉克和阿富汗), Urdu(烏都語,於印度和巴基斯坦)
第三組:芬蘭文、俄文、捷克文、波蘭文、匈牙利文、塞爾維亞-克羅埃西亞文、希伯來文、土耳其文、孟加拉、泰文、緬甸、高棉∕柬埔寨文、寮國文(老撾)、尼泊爾文、菲律賓文、越南文、Tamil(淡米爾文,於印度、斯里蘭卡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)、Sinhala(僧伽羅語,於斯里蘭卡)、衣索比亞文
第四組:中文、日文、韓文、阿拉伯文
細節我這邊省略,重點是:對美國人而言,學習第一組語言,學到可以用,約需720小時,而學第四組,需要2000小時。簡而言之,母語是英文的人,學中文是學西文的近三倍難。
所以語言應該沒有最難的吧。應該說,這個問題無法成立,因為世界上的人類都有自己的母語,而語言之間是有language distance存在的。西歐的語言,大量受到拉丁文的影響,或是系出同源,這個lanuguage distance自然很小,而中文、英文的距離自然就大了。
把各式各樣的語言,看成是平面上的點,那點和點之間的距離就是language distance。學會兩種語言的人,要學第三種時,他需要跨過的language distance就是原來兩點所連之線段和第三點的最短距吧?
想到這裡,就不禁覺得,嗯,當初提出"世界語"這個idea的人真的很天才。可惜,這樣的idea本身就有一個問題,世界語的這個點,該擺在那裡才公平哩?現在已經有好幾種"世界語"了。